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老虎机平台,娱乐老虎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及讲话精神,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6月15日至20日,浙江树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临沂大学),开展“思政培训提素养 立德树人谱新章”主题实践研修活动。此次以现场教学为核心的沉浸式研修,通过红色文化浸润与思想淬炼,为思政教师队伍注入了育人新动能。
揭牌仪式启新篇:协同共建大思政格局
在开班仪式上,临沂大学与浙江树人学院“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发展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两校在红色资源共享、思政课程创新领域开启深度合作。马院院长金劲彪在动员讲话中强调,本次研修旨在通过“行走的课堂”将沂蒙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推动思政教师政治素养与教学能力双提升。随后,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涛教授友《弘扬沂蒙精神 传承沂蒙革命斗争的红色基因》为题,用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最后一口粮当军粮”等鲜活案例,系统阐释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核及其时代价值,为研修团队奠定理论认知基础。
沉浸式红色课堂:历史场景中的精神洗礼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巨型花岗岩雕塑《英雄孟良崮》以山峦般的厚重质感,将教师们带回1947年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夏天。教师们聆听了新老虎机平台,娱乐老虎机孟良崮战役经过和战果的讲解,怀着崇敬心情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纪念广场回荡。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内,老师们在古城大捷遗址前重温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锈蚀的弹壳与泛黄的家书无声诉说着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壮烈情怀,为思政课教学积累了鲜活的案例素材。当讲解员指向墙上巨幅战斗态势图时,三万将士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的壮烈场景跃然眼前——这场持续月余的会战不仅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淬炼出“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内核。有教师驻足于“敢死队队员遗书”展区前久久凝视,那些用铅笔写在烟盒纸上的绝笔,至今仍能让人触摸到民族存亡之际最炽热的情感温度。
沂蒙红嫂纪念馆内,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火线桥创始人李桂芳等巾帼英雄的事迹,通过实景还原与实物展陈立体呈现。当听到“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民谣时,不少教师眼眶湿润。这些具象化的历史记忆,让“红嫂”从符号升华为可触摸的精神图腾,生动诠释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沂蒙精神本质。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华东野战军“听党指挥的铁信念、执纪严明的铁纪律、求真务实的铁作风”。教师们逐页研读泛黄的作战命令,仿佛听见当年铁军将士的铿锵足音。
在北海银行博物馆斑驳的石墙前,教师们触摸到沂蒙精神的经济脉络。这座诞生于烽火中的“马背银行”,用土法印制的北海币支撑起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命脉。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油印机与泛黄的股票凭证,生动诠释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诗。当讲解员指出钞票暗记中隐藏的抗日标语时,有教师感慨:“金融战线的斗争同样惊心动魄,这种‘地下钱庄’式的智慧创新,正是群众路线的鲜活注脚。”
文化寻根之旅: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对话
研修团队还深入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简博物馆、东夷文化博物馆,在《兰亭集序》碑刻与《孙子兵法》竹简前,感受齐鲁文化的深厚积淀。临沂市规划展览馆通过数字技术,立体呈现沂蒙大地从革命岁月到新时代的沧桑巨变,让教师们直观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6 月 20 日,研修团走进曲阜“三孔”,在孔庙大成殿的巍峨斗拱下,在孔林古柏的苍苍绿意中,深刻领悟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基因联结。
研思结合促转化:从红色体验到教学创新
每日傍晚的主题研讨成为思想碰撞的熔炉。教师们围绕“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位青年博士教师在研讨中分享:“台儿庄战役中士兵遗书的细节,完全可以转化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鲜活案例,让历史从教材走向学生心灵。”
六天的研修如同一部立体教科书,教师们在行走的课堂中完成思想淬炼与灵魂升华。大家一致表示,将把孟良崮的战火记忆、红嫂的奉献精神、台儿庄的抗争史诗等转化为思政课的生动素材,推动“大思政课”从理论讲授向情感共鸣深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红色力量。此次研修不仅构建了校地协同的思政育人新格局,更探索出一条“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师培养新路径,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思政课堂中焕发璀璨光芒。
文字:张洁、冯伟
图片:姚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