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热浪翻涌,暑期资助育人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开启,为了学习和大力宣传学校对于广大学子的资助补助育人政策,将政策薪火播撒至千家万户,学生发展与服务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薪火筑梦”资助专项实践团前往金华、诸暨等地,用“思想引领+行动深化”的实践活,在全国招生一线、伟人纪念馆以及优秀资助学生代表之间搭建起桥梁,让资助政策的星火照亮每个寒门学子的追梦之路,让青年学子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探索出一条充满生机与力量的实践育人新路径。
浙江师范大学招生咨询会:从“学费忧虑”到“政策安心”
6月22日上午,薪火筑梦资助专项实践团于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参与校园开放日暨2025年浙江高考招生现场公益咨询会(金华场)活动。活动现场人声鼎沸,前来咨询的人群络绎不绝,许多家长怀着对于孩子未来的担心与大学学费的忧虑,老师与同学们为他们进行细致讲解,以“政策宣讲破解民办院校学费焦虑”为切入点,尽可能地通过完善的大学资助政策解开他们的担忧。
“我们学校建立了'奖、助、勤、补、免'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像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6000元,学校还设有专项助学金,覆盖率超过30%。”家长们面对众多资助补助政策,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家里贫困,孩子不用担心没法上学了!”
元培故里的精神溯源:从 “兼容并包” 到 “资助育人”
资助专项团成员在绍兴蔡元培纪念馆 “教育公平”主题展厅。同学们驻足于 1912 年《贫儿院章程》手稿前,深刻感悟着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非为应试,非为做官”,带队老师张阳云展开解读:“蔡元培先生当年倡导‘教育普及’与‘新老虎机平台,娱乐老虎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的资助理念,本质上都是对‘有教无类’的坚守。”对比新老虎机平台,娱乐老虎机“资助 + 育人”双轨模式,百年前的勤工俭学与今天的助学政策,都是用制度创新打破教育资源的壁垒。
同学们为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成绩所惊叹,同时对于他资助女性学生能够在当时也能平稳上学的事迹发表感悟,“教育公平并非一朝一夕,蔡元培先生真的如毛泽东先生的评价一般‘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受助学子蔡霜烨同学:在资助暖阳下破茧成蝶
实践团成员与蔡霜烨同学展开采访交流。蔡霜烨同学因早产原因,身体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她的资助记忆始于小学课堂。进入大学后,资助政策的系统性支撑让她重获“教育安全感”。在谈到资助政策时,她说:“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恩。学校老师经常关心我的学习情况,这给了我很大支持。”
谈到成绩的取得,蔡霜烨同学说:“获得奖学金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帮助,也和我自身的努力分不开。我上课积极和老师互动,这让我进步很大。”她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接纳自己的过程。我更有动力学习了,因为发现身后有很多人在帮助我。”
回忆起高中时的困难时期,蔡霜烨同学说:“那时我既要康复治疗,又要准备高考,确实很痛苦。但家人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他用三个词总结自己的感悟:“感恩、自强、坚持。因为得到过善意,所以也想传递善意;要学会接纳自己,坚强面对困难;人生会遇到很多挑战,但要坚持下去。”
本次的实践活动让“薪火筑梦”资助专项实践团的同学们受益匪浅,不管是招生时家长与同学们安心的话语,还是参观蔡元培纪念馆时的震撼,亦或是采访优秀资助学子蔡霜烨同学时的敬佩,都变成了心底的一颗名为“教育公平”的种子,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政策浇灌下,长成反哺社会的参天大树,于未来长成繁茂的荫蔽,为众多贫困学子驱散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