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期间,前往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沿着绿堤、福堤,就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湿地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重要理念,6月21日至6月23日,崇德书院、重智书院7名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罗云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湿地的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通过老师现场教学、实地参观调研、博物馆科普学习等形式,队员们学习了中国湿地文明缘起和湿地生态知识,了解了西溪湿地特色节庆活动等,深刻感悟了保护湿地生态和水环境的重要性。
6月21日,队员们跟市民和游客一道儿乘坐电瓶船,探寻美丽的湿地公园。电瓶船缓缓前进,四周皆是舒展生命力的湿地景象,师生一行人再一次体会到了原生态湿地的魅力和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在满是绿意盎然景象的岛上,坐落着过去西溪人民生活的房屋村落。参观的过程中,过去西溪人民生活的景象好像也出现在眼前。
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湿地是水资源的“储存库”和“净化器”。还是天然物种“基因库”,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生态家园。湿地也是孕育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很重要载体,从生命起源到社会发展,湿地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调研西溪湿地5年来,西溪湿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将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6月22日,师生共同参观了中国湿地博物馆。在博物馆讲解器的解说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湿地洞厅"、"湿地万象厅"和"只此西溪"三大主题展厅。逼真的湿地场景复原、丰富的动植物标本、先进的数字交互技术,让同学们仿佛置身真实的湿地环境中。"这个全球湿地分布动态演示屏太震撼了!"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的钱同学在"世界湿地"展区前驻足良久。半天的博物馆研学之旅虽然短暂,但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
接着,学员们沿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溪湿地的路线,前往了福堤和绿堤。雨中的湿地别有一番风味,罗云老师现场讲解了总书记新老虎机平台,娱乐老虎机"湿地是地球之肾"等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从此,“将湿地还给人民”,让人民能更多的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有魅力。乘坐了电瓶观光车,站在总书记当年驻足的地方,我们更能体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师生继续前行,来到河渚街,调研西溪湿地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了解西溪湿地是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
经过这次的湿地探访,同学们加深了对湿地文化的了解,汲取了绿色思想的理念力量,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在湿地保护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天的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生态文明思想的种子已深深植根在青年学子心中。坚定了要将今日所学转化为专业报国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