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人文情怀

发布日期:2012-04-12 点击数:
作者:庄越  |编辑:

温州市摄影爱好者夏肇旭的故事

\

\

夏肇旭的金奖作品《鹭影》

\

《高原娃子》,是夏肇旭在西藏带回的“高原信徒”之一

\

《岁月》

\

拿到沉甸甸的金奖,夏肇旭在颁奖晚会上笑得很幸福

温州日报记者 杨世朋 报道组 钟建芬

在文成县的珊溪镇,夏肇旭的“印象摄影”店,开在菜场的对过,门面不大,生意显得有些冷清。可尽管如此,摄影店在当地的名声,还是远比夏肇旭的名声要大。

可能不事张扬吧,极少有人知道夏肇旭——这个1986年出生、个子不高、憨厚中带着几分腼腆的小伙子,会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会因为老家水库下游拍摄的一张《鹭影》,拿到了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会的金奖,会只身一人,至今6次进入西藏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

“我喜欢,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喜欢!”夏肇旭淡淡地说。

梦想萌芽——

人物绘画定格人文视角

《晨》、《高原娃子》、《老铺子》、《岁月》……翻看夏肇旭的摄影作品,会发现几乎每一件作品都紧扣着人文主题。他说,学摄影以来,他一直更专注于人文摄影。

这个偏好,和他钟情美术再转向摄影,有着直接关系。

10年前,夏肇旭就读于珊溪中学,对美术情有独钟的他,高一时,一次,美术老师刘永庆、罗挺的摄影作品在一家杂志上发表,夏肇旭突然对这种“速成”的艺术,有种莫名的喜欢,这次改变让他和摄影结缘,并且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能为更多的人认可。

也许是老师猜透了学生的心思,老师把自己的理光单反相机,放到了夏肇旭面前,跟他讲解摄影的原理和相机的使用技巧。在没装胶卷的情况下,他反复试拍,连吃饭时都舍不得放下。

孩子的举动,让母亲有所察觉,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形下,母亲尽其所能,最终帮助夏肇旭实现了梦想。他买到相机之后,立即入迷且一发不可收拾。当同龄人拿着零花钱,跑网吧玩游戏的时候,他把在校吃饭的钱都省下来,跑到杭州去买了一大袋胶卷;当同龄人还跟着长辈外出游玩的时候,他只身一人背起行囊,循着杂志上“前辈们”的作品,“混迹”浙闽一带采风。

大学渴望报考摄影系的夏肇旭,因英语不过关,只能拾起“老本行”,就读于浙江树人大学装饰绘画专业。不过,他始终都没放下摄影梦。庆幸的是,他在高中时期的摄影作品,受到美术学院老师的赏识,并被推荐给了杭州师范学院传统艺术与立体视像硕士生导师靳庆金。“为了能学到靳老师的技术,每个星期五都会去旁听他的课。”夏肇旭回忆起那段经历,幸福地笑了。

“这个小伙子很勤劳,美术加摄影,跟我很合拍。”靳庆金当时这样评价夏肇旭。有了专业老师的指点,夏肇旭对摄影更加痴迷了。他说,从数码到暗房、从小画幅到大画幅,渐渐走向专业。为了省钱学摄影,当时全班29个同学,只有他没有买电脑,而是一直“蹭”学校的公共电脑。

美术基础对他的摄影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摄影与美术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学摄影是基于美术,而我的摄影创作则会借鉴美术的意境、构图和色彩应用。因为它是我艺术创作源泉之一,也让我认准了纪实人文摄影的创作方向。”夏肇旭如是说。

西藏寻梦——

“高原信徒” 展现人文情怀

每个摄影爱好者心中,都会有一个摄影天堂。夏肇旭说,大三时,看了中国美院一组新老虎机平台,娱乐老虎机西藏的摄影作品后,神秘的藏区让他心动不已。西藏,成了他心中的摄影天堂。

怀着对高原藏区的迷恋,以及对藏民生活的无限遐想,那一年暑假,他独自背起行囊,走上了寻梦之路。

初次进藏,他带了3台相机,备了100多盒胶卷,并事先选好了路线。飞机飞到成都,再坐车西进。到了藏区,他一路包车。行车途中,遇到感兴趣的画面就喊停,到了预先设好的目的地就猛拍……第一次进藏,耗时一个来月,花费1.6万元。但是拍出来的作品,自己并不满意。

一定要再去西藏,不留遗憾!第二年暑假,他计划再次进藏,起初家里并不同意,开销大,还有生命危险。但是母亲看到“走火入魔”的儿子,也没有过多的阻拦。带着憧憬上路,但“二次进藏”仍没能让夏肇旭心满意足。“要去,就要去最偏僻的地方,拍别人没有拍过的画面。”

他说,那是一种最原始、最纯粹的人文风情,也是他发自内心的摄影追求。

截至去年,夏肇旭每年进藏,数来已有6个年头。按他的话说,他想在西藏拍摄自己的摄影集——《高原信徒》,现在只完成了10张,远没有达到50张的目标。

不过,持续6年的西藏之旅,并非没有收获。那些积累,那些感念,那些藏族小朋友天真无瑕的笑……他希望《高原信徒》能在几年内完成,把原汁原味的西藏,用最纯粹、最朴实的画面呈现给观众。

崭露头角——

一幅幅作品捧回了一项项荣誉

也就是从进藏那一年起,夏肇旭的摄影作品,开始在各类摄影展上崭露头角:2006年亚洲大学生摄影展银奖、优秀奖;2009年百丈漈杯全国摄影比赛银奖、优秀奖、10幅入选奖;2010年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摄影大赛铜奖;2010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银奖、优秀奖;2011年见证西藏60年摄影大赛二等奖、优秀奖……

也许,这些都只是铺垫。

2010年夏天,就在参加完全国影展颁奖后的第3天,他看到家乡飞云江上,飞来了几千只白鹭。夏肇旭对生态回归,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一天的早上5点多,他在江边找到了白鹭。由于天色还很暗,他使出了所有的摄影技巧,快与慢、虚与实……足足拍了3个多小时,整理出海量的照片。

他说,白鹭是长盛不衰的拍摄题材,许多人拍摄白鹭,注重在光影造型和优美动态等形式感上下功夫,的确不乏佳作。但是,仅仅着眼于白鹭美丽外形还远远不够,他希望看到掠过白鹭美丽外表、显露更多白鹭内心容量的摄影作品,并像水墨画般定格下来,取名《鹭影》。在看到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征稿启事后,他挑选了包括《鹭影》在内的50张作品,发给了组委会。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我国举办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摄影展览活动,在国际摄影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此之前的13届展览中,累计收到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万余名作者的近30万幅参赛作品。夏肇旭参赛的是第14届,该届有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7298名摄影人参赛,投寄摄影作品达72678幅,由11位中外专家评委进行甄选。

“在公布评选结果那一天,我打开网页一看,《鹭影》是彩色组金奖页面上的第一张作品。”夏肇旭回忆道:“真是不可思议,我以为能有一张入围就很不错了”。赛事金奖,全球仅12人,中国摄影家仅3人。是年25周岁的他,成为该赛事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

在颁奖仪式上,评委们对夏肇旭的《鹭影》给出这样的评价:作品捕捉到一群白鹭闭目养神的静态,这是一个和谐的白鹭种群结构,它们在安详的环境中自得其幽,画面传递出恬淡清幽、宁静致远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态环境的垂注和巧妙的暗示,隐喻幸福生活是一种心境的平静。作品恰当地选择了黑白影调作为影像再现,水墨相宜,层次丰富,疏密得当,是一幅看似平实,实则相当用心的佳作。这幅作品也赢得主持人杨澜啧啧称赞:“天然的作品描绘了美妙的天然中国”。

追逐梦想——

加入记载人文历史的行列

年纪轻轻,就摘得国际摄影赛事金奖,一时间,夏肇旭引起了温州、浙江乃至中国摄影界的关注。他成为了温州摄影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浙江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夏肇旭并不认为自己的艺术天分有多高,他认定的是,摄影要想有所成就,离不开“勤奋”二字,“好的作品不是仅靠聪明得到的,还要非常勤奋、执着,善于从其他的优秀作品中汲取养分”。

“摄影会牵着我走一辈子,所以结婚时就跟老婆谈了条件,这几年赚的钱,除养家糊口之外,要全部投入到摄影中去。”坐在约莫60平方米的摄影工作室里,夏肇旭说向记者说起了他目前的打算,除《高原信徒》外,他正在创作一组名为《废弃村落》的文成乡土纪实作品。

其实,他离梦想并不遥远。在2010年时,他的作品《月夜苍弯》,就曾获以我国著名摄影家命名的“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优秀奖,并被“徐肖冰候波纪念馆”收藏。而当他以一银三铜入选优异成绩在2010年第23届国展上脱颖而出后,他的作品《晨》就曾在当年9月3日的《中国摄影报》上,以头版半个版面的篇幅被做了解读:

“悠闲、安详,一幅典型的小镇和谐的清晨印象……一幅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民情写照,充分展示出生活的基层百姓,是那样的朴实亲和,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求,只求安静的生活。作者利用空气透视的效果,将主题人物自然而然地烘托出来。像一篇抒情浪漫的诗,又像一幅生动写实的画,以相机代笔,用平和的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平凡又历久弥新的作品由此诞生。”

也许,只有最写实,最纯粹的,才是最历久弥新的。夏肇旭说:“摄影最主要的功能是记录,因为有摄影,我们可以看到100多年的人文历程,我希望加入记载人文历史的行列”。

题图 许日尤 摄

新闻链接>>>

温州在国展和国际影展中获奖目录

中国摄影艺术展

1986年,邵家业的作品《碧水白帆》入选第1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1988年,邵家业的作品《一溪寒月照渔舟》入选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1989年,邵家业以《东风万里》、《天水一色》等10幅作品参加第1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荣获提名奖。

1997年,郭温华的《白舸流云》入选第1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1999年,刘风江的《历尽沧桑》、王胜利的《看我的》、邵子华的《云雾景观》入选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2002年第20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上,黄云生的《日拥祥云》入选;

2004年第21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上,我市王胜利的《劳动者之歌》、叶劲草的《清澈》、周笑中的《伴着夕阳归来》、白志雄的《风雪转场》入选,数量创历届最高记录。

2007年第22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温州获得一金一银和入选三幅作品,其中叶文龙(乐清籍)的《后天NO.1》勇夺艺术类金牌,萧禾嘉的《珠穆朗玛岛》摘得青年类银牌,艺术类入选作品有张则斌的《秋》、黑白类入选作品有叶文龙的《故乡小溪》和《空山新雨后》。

2010年(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温州市大获丰收,经统计有31幅(组)作品获奖或入选,其中:

欧阳世忠《众志成城》(银质收藏作品)

张洪林《大漠天穹》(铜质收藏作品)

夏肇旭《高原娃子》(银奖青年类)

“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共收到来自全国15114人(次)的183661幅(组)作品,入选900幅,无论是投稿人(次)还是来稿数量都创下历年之最。200幅选1幅,真正的“百里挑一”。温州摄影人共有31幅获奖(入选),占了总数的3.44%,名列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

1987年10月,徐瑞新的《幸福之水》荣获中国第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彩色作品组);林庭松的《喜在心头》、《青山有幸埋忠骨》入选。

1992年10月,陈志贤的《幽默小品》入选中国第6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1995年10月,李昌贤的《夕照满江红》、王曙的《后代》、张则斌的《晚晴》和徐道浙的《山村早晨》入选中国第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2001年第9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 王玉璜的摄影作品《顾前护后》入选。

2003年第10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评选在浙江丽水市揭晓,常锋的《梦荷》、郑高华的《母女情》、白志雄的《铮铮白桦傲霜雪》、陈秀英的《春江渔歌》、洪克武的《秋江水生烟》叶劲草的《夕照》等六幅作品入选,创下了我市参与该赛以来入选作品的最高记录。

2005年中国第11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评选8月在丽水市揭晓,白志雄的《草原星星》、项绍雄的《呼唤》、刘峰的《梦里徽州》、姜夏笙的《烈日正当午》、叶文龙的《构成》入选。

2007年12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张于东的摄影作品《风雨无阻》摘得一枚金牌,戴贤武的《 致富路》和张洪林的《秋林浣沙》摘得两枚铜牌,另有陈伟标的《海之韵》和王玉璜《流逝》获入选。

2009年中国第13届国际摄影展,张洪林先生的《骏骨折西风》摘得金牌(黑白类),他的另一幅彩色作品《风雪牧羊人》 取得铜牌,欧阳世忠的《雾里飘香》获银牌(彩色类)此外,还有8幅作品入选。

2011年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夏肇旭的《鹭影》(“幸福瞬间”命题作品彩色类)荣获金牌奖,刘晓峰的《挂面》荣获银牌奖;在黑白类作品中,张洪林《迎来风雪展千姿》获银牌奖,欧阳世忠的《尘封的记忆》摘得铜牌。

上一条:第四届“奉化曲毫杯”宁波茶艺大赛昨开赛

下一条:感人事迹两天后才被人知晓 两名大学生勇救落水女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