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至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奔赴屿岛山水 体验宋韵瓯风”主题,于温州市翁卷纪念馆、瓯花非遗馆、志通艺术馆、温州工美电商直播中心、江心屿等地开展文旅融合发展调研,在山水与人文交织中解码地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6月24日:非遗技艺里的宋韵传承。团队首站抵达翁卷纪念馆,循着南宋“永嘉四灵”诗人翁卷的文脉足迹,在青砖黛瓦间触摸瓯地“以诗咏山、以文塑水”的千年文脉。随后走进瓯花非遗馆,沉浸式体验瓯花技艺——作为宋代文人“四艺”之一的花艺在温州的传承,叶片的卷曲弧度、花枝的错落层次间,皆藏着瓯越文化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追求。团队现场采访瓯花技艺传承人,从花材选取到构图哲学,细究非遗技艺在当代文旅场景中的活化路径。
6月25日:指尖艺术与数字新生。上午,团队走进志通艺术馆,观摩瓯塑这一“立体油画”的创作现场。彩泥在匠人手中塑就山水楼阁,宋韵美学通过瓯塑的肌理与色彩焕发新生。随后探访温州工美电商直播中心,与瓯塑工艺师深度对话——当传统瓯塑遇上直播镜头,从线下展厅到线上直播间,非遗技艺正通过数字渠道触达更广阔的市场。团队记录下传统工艺在电商场景中的创新表达,如定制化瓯塑文创、沉浸式技艺直播等文旅融合新形态。
6月26日:江心屿上的宋韵山水诗境。登临被谢灵运誉为“乱流趋正绝”的江心屿,团队循着“山水诗路”标识,穿梭于江心寺唐代飞檐与宋代摩崖石刻间。江心寺门两侧那副著名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巧用“朝”“长”多音特性,描绘出瓯江潮涨潮落、云卷云舒之景,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哲思,令人驻足品味。文天祥祠内,“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碑刻与屿上草木,共同诉说着宋韵气节;“宋韵瓯风”文创店内,瓯塑山水书签、瓯花茶香包等文创产品,将诗岛意象化作可携带的文化记忆。团队成员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感受着宋韵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日行程如瓯江潮涌,团队在非遗工坊与江心屿的走访中,触摸到宋韵瓯风的双重脉搏——瓯花瓯塑流转着千年匠心,江心屿实景演出激荡着文化新生。当传统技艺借直播镜头焕发光彩,当摩崖诗刻化作文创书签,温州正以山水为纸、人文为墨,在文旅融合中实现“古今对话”。此次实践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并非静态守护,而是要在创新中激活生命力。大家既在翁卷纪念馆的文脉中感知瓯地千年底蕴,也在电商直播中心见证非遗与数字技术的碰撞。这不仅让同学们对“文旅融合”有了具象认知,更激发了用青春力量赋能文化发展的使命感,让宋韵瓯风如江心屿双塔般,在新时代浪潮中成为屹立不倒的精神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