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浙江树人学院重智书院“越源寻脉队”奔赴绍兴嵊州,开启一场新老虎机平台,娱乐老虎机越剧的寻根之旅。实践团队一行10人走进东王村、施家岙村、黄篾坂村、越剧艺术学校、越剧博物馆等地,探访越剧的发源地和承传地,结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与村民访谈,深入挖掘这门“草根国粹”的发展脉络。
老樟树的“一枝一叶”,都记得最初的调子
走进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队员们在这里紧寻越剧诞生的文化土壤,聆听了越剧兴起的艰辛历程。村里有一棵 300 多岁的大香樟树,谓是见证了百年越剧诞生,李茂春等越剧创始人曾在树下寻找灵感,“香樟树下拜三拜,销钱带回一千把,万事顺利保平安”这一口头禅寄托了人们对越剧改变生活的期盼。越剧发展也经历过困难时期,满朝政府的打压,窘迫到向庙里的菩萨借衣服,还好有海法等人的帮助,搭建起了“草台班子”,所以越剧的兴起和传承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踏过青石板,听见百年前的“女儿腔”
调研中最具文化张力的一幕,出现在施家岙村的百年古戏台上。队伍指导教师与当地年逾古稀的老村支书现场即兴对唱越剧选段,一段《红楼梦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段《宝莲灯 宿庙题诗》,唱腔交错、情感交融,引来台下村民阵阵喝彩。这场“跨代对唱”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情对话。
老戏文里的故事,正等着有人接着讲
通过调研,团队发现越剧在当代面临诸多挑战——年轻观众减少、内容形式老化、传承机制待更新。一位村民在访谈中直言:“现在创新戏目太少,老几套唱不动年轻人。”越剧的发展,正面临如何贴近大众、吸引新生代的关键节点。
在越剧艺术学校,队员们调研了“校团合作”的培养机制,也看到了表演规模受限与传播半径狭窄的问题。在越剧博物馆,AR戏服体验、沉浸式游戏展区等新颖展陈手段则展示出非遗传播的现代突破方向。
正如一位调研成员所说:“戏台上那场对唱,不只是我们与他们的对话,更是我们与越剧未来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