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和老龄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由于经济条件、文化教育以及城乡发展差异等原因,成为“数字+健康”的双重脆弱群体。为全面了解农村老年人群的数字化适应现状及数字设备使用情况,解析数字使用与健康结局的关系,浙江树人学院崇德书院‘“银龄数字通途队”10人暑期实践团专程前往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团队通过深入基层、走访村庄、跟随巡回医疗车下村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以及农村老人的数字健康素养水平,以期用树人学子的青年智慧帮助农村老人跨越‘健康数字鸿沟’,提升健康福祉。
7月1日,树兰国际医学院孔静霞老师与崇德书院毛晴露老师带领“银龄数字通途队”全体队员抵达开化县马金镇,开展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健康素养专项调研。为精准了解智能时代老年群体的数字化适应现状,团队采用“深度访谈+标准问卷”的双轨调研模式,重点关注智能手机在健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体验。在当地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的支持下,实践队与开化县“健康服务进万家”巡回医疗活动联动,深入马金镇中心卫生院及汪家村、京溪村、上街村等8个村落。队员们冒着酷暑走村入户,通过访谈记录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难点,同时现场教授健康类APP的预约挂号、检验报告查询等功能,并指导老年人如何正确获取健康信息。调研中,团队以专业化服务和细致关怀切实解决老年群体的数字化使用难题,相关工作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认可,为完善农村老年数字健康服务体系积累了宝贵的一线数据。
7月4日上午,树兰国际医学院姜敏敏书记冒着酷暑到开化县马金镇慰问全体实践队员,并带领队员参观了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深入学习共产党领导浙西人民群众不畏牺牲、顽强斗争、争取解放的革命历程。
一进入序厅,泛黄的历史文献和斑驳的革命文物交错陈列,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迎面而来,瞬间将队员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红色年代。展柜中布满弹孔的军旗,仿佛是历史的眼睛,带着我们回望过去的峥嵘岁月。上面的每一个弹孔不仅记录了战斗的痕迹,更是战士们无畏牺牲精神的象征,震撼我们的心灵。泛黄的《浙西抗战报》残页上,油墨字迹虽已模糊,但透过斑驳的纸张,仍能感受到当年军民一心、共同抵御外敌的激昂斗志。展柜另一角,一枚锈迹斑斑的徽章格外引人注目。尽管“抗战到底”四个字已经磨损,但仍透出坚定的信念。一封署名为“无名战士”的家书,短短百余字,既表达了对家中父母的牵挂,又坚定地写下了“不把日寇赶出去,誓不还乡”的铮铮誓言。正是无数这样的战士,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1945年的抗战胜利,并继续以同样的热血投身剿匪斗争,在解放的烽火中为人民的安宁而战。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在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同时,对党的初心与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树人学子一定要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新时代的使命。
通过6月30日至7月4日在衢州开化马金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家深刻认识到当前农村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困境。调研结果将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群数字素养、优化数字服务、促进老年人群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助力健康浙江建设贡献树人学子的力量。今后团队成员将以红色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入乡村,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力所能及的数字使用帮助,助力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数字健康素养。一如既往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树人学子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