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至25日,浙江树人学院明哲书院社会工作232班的五位学生组成的“循迹溯源”暑期实践团星火循迹团在专业老师傅琦、毛兴除的带领下深入衢州开化金星村,开展为期三天的共同富裕沉浸式探访循迹,探寻“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发展密码。循迹团成员走进金星村党建馆,感悟基层党组织的初心使命;聆听专题党课,接受思想教育洗礼;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收集群众对共同富裕的真实心声与美好期许。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在基层党建引领下,金星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层治理等举措,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金星村钱江源党建治理馆内合照)
一、 青山叠翠处,初见金星发展图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的每一片叶子都在讲述发展的故事。”实践团抵达当日,在金星村支部委员周飞城的带领下,首站走进村党建馆。
(实践团在党建馆聆听金星村支部委员的讲解)
这面墙上的规划图,是1977年村“两委”干部手绘编制的,此后,从最初朴素的愿望——要把金星村建设成”让家家户户的车子都能开到家门口的村庄“,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振兴乡村梦,四任书记接力才把“五纵四横”的路修通。“一任接着一任干”,泛黄的规划图纸与现代化的数字乡村平台形成鲜明对比,诉说着村庄从“泥泞小道”到“智慧村落”的蜕变,勾勒出金星村从“靠山吃山”到“护绿生金”的蜕变轨迹: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金星村时留下“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嘱托,成为村子发展的“金钥匙”。
(金星村规划图)
循着茶香,实践团深入开化龙顶茶核心产区。金星村作为茶园的核心种植区域,原本就拥有千余亩茶叶种植面积。通过“三改三提”专项行动,茶园总面积已突破 1600 亩。茶产业的繁荣发展,让当地茶农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茶农人均增收高达 2.5 万余元,昔日的“绿叶子”成功蜕变为如今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成为当地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团队成员穿梭茶垄间,亲手触摸刚采摘的茶青,感受“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实践。
(共富茶园详细介绍)
实践团入住村办酒店、品尝农家菜,在炊烟与星光中感受“景村融合”的烟火气。小庭院也能有大作为。近年来,金星村积极引导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大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发展多元化“庭院经济”,增添文化风味的同时美化周边环境,并增加就业岗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将“小庭院”建成增收“经济园”。
(金星村特色庭院之一)
最动人的是村民访谈环节——村民执笔写下对村子的祝愿:“盼茶香飘更远”“山湖田地放光 ,人文环境和谐”,一张张明信片承载着一代人的共同期盼。
(村民访谈)
二、 党课凝初心,解码基层治理“红色密钥”
“党员不带头,啥事都难办。”6月24日上午,村支委吴委员给实践团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揭开金星村蜕变的核心密码。
(村支委吴委员给实践团成员上党课)
在村子改革过程中,面对拆除违建的“硬骨头”,党员带头自拆自家附房,用“先拆我的”的担当感染村民;推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7至8户家庭,小到邻里纠纷、大到政策宣讲,让矛盾在田间地头化解,在萌芽中解决。“有户村民不愿拆违建,党员干部连续七天上门拉家常,最后他签字时说‘你们是真为村子好’。”在金星村,党建不是抽象概念:村口“党员责任田”公示牌上,联户党员的姓名与承诺清晰可见;村规民约里,“党员先行”条款写进每一条发展规划。这种“以心换心”的治理智慧,让“人人参与”从口号变为行动,成就了如今“零信访村”“省级文明村”的美誉。
三、 青年悟初心,在田野间书写时代答卷
三天循迹之旅中,实践团成员的镜头里装满茶园的生机、党建馆的厚重与村民的笑脸。“基层党建不是‘高大上’的理论,而是扎根泥土的实践。”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金星村的故事证明,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让党组织成为“主心骨”,让党员成为“引路人”。
(金星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合影)
青山不语,初心如磐。这场循迹之旅,不仅让青年学子看见乡村发展的鲜活样本,更让“党建引领”的信念在实践中生根。
文案|王诗琪 李安琪
图片|星火循迹团